2007(12):1399-1401.
摘要:以溶致相分离的方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并对影响其光开关效应的因素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液晶含量从40%增到50%使得PDLC体系的透过率从62%升高到80%,从而减弱了光开关效应。进一步增加液晶含量不提高体系的透过率,却使光开关效应愈发不明显;固化温度从室温(22℃)增大到液晶清亮点附近(55℃),则显著提高了光开关效应。
2007(12):1402-1406.
摘要:依据积分分离式PID控制原理,设计了基于PID控制技术和FPGA的高精度宽带增益平坦的拉曼放大器(RFA).激光器驱动电流控制精度为0.1 mA,系统温漂小于±25 mK,实现泵浦激光器24 h波长漂移小于±0.02 nm.依据遗传算法,采用5波长大功率LD后向泵浦和100.8 km色散位移光纤(DSF),实现了带宽为90 nm、增益平坦度为0.87 dB的拉曼放大.
2007(12):1407-1409.
摘要:对有源相移光纤光栅制成的非对称π-移分布反馈(DFB)光纤激光器的最佳耦合系数和相移位置及其输出特性进行了讨论,分别采用同向、反向2种泵浦方式从实验上进行了验证。制备的Er-Yb共掺有源相移光栅总长度为50mm,最佳耦合系数为150m^-1,最佳相移位置在29mm处。当980nmLD抽运功率为65mw时,在1549.42nm处实现了3mw的激光输出,斜率效率达到10%。连续开机工作2h以上,未观测到激光峰值波长漂移和自脉动现象。
2007(12):1414-1417.
摘要:提出了一种实现直线轨迹跟踪的视觉传感器方案,详细讨论了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中涉及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该传感器由激光扫描单元和图像采集处理单元2部分组成,其中,激光扫描单元采用三角法测量原理,利用一维视觉传感扫描的方法实现直线运动物体的轨迹跟踪;图像采集处理单元则利用FPGA和DSP对CCD的输出数据进行高速的数字化处理,并引导后端的执行机构进行相应动作。实验表明,本传感器能以60line/s的速度对被测物进行扫描,并在主机界面上清晰地显示被测物的直线距离信息,测量分辨率可达14μm。
2007(12):1418-1422.
摘要:介绍了自适应光学系统中的一种全新的基于Pb(ZrxTi1-xO3)(PZT)薄膜的微反射镜阵列。通过控制PZT薄膜两端电压实现微镜单元的微量形变,改变反射镜局部面形,校正畸变波面的波差,改善成像质量。该方案在重掺杂Si片基底上依次制备PbTiO3(PT)、PZT,最后镀Al作为反射面,形成Si/Pr/PZT/Al的膜层结构。对制备完全的试片在数字波面干涉仪上进行了形变测试,尽管受到了薄膜热形变作用的影响,仍实现了约1.2μm的可控形变,证明该方案用做自适应变形反射镜的可行性。
2007(12):1426-1429.
摘要:提出了由1个2×2和3个3×3单模光纤耦合器级联组成的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MZI)型波长交错滤波器.分析结果表明:组成滤波器干涉臂的第2对臂长差为第1对臂长差的偶数倍时,耦合器分光比取一些定值可得到输出波形通带平坦、阻带加宽和透射率形态近似于方波的波长交错滤波器.与通常的MZI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在实际制作时可以对每个耦合器的分光比进行准确的监测和控制,大大降低了MZI型波长交错滤波器的制作困难.通过实验所得的结果与理论相吻合.
2007(12):1435-1437.
摘要:利用转移矩阵法,研究了含负折射率材料的一维光子晶体掺杂后的滤波性质。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可以同时实现窄带滤波和大范围宽带滤波的双重功能,宽带滤波的频率范围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折射率进行调节。研究还发现,结构的透射谱对入射角的变化很敏感,入射角增大时,通带向高频区移动;当负折射率材料具有色散时,宽通带的高度降低。
2007(12):1438-1441.
摘要:光纤传感的灵敏性及工程"存活率"是其工程实用化的两个关键技术参量,对光纤混凝土结构两种常用裂缝光纤传感光信号对裂缝宽度的灵敏性与存活率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光纤涂覆层对灵敏性影响的大小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制作了灵敏性与存活率均较高的光纤试验样本,与裂缝成45°夹角时,相比于等直径的普通二次涂覆粗光纤(10/125/900μm),样本的灵敏性提高近65%,而存活率亦高出约15%.研究结果可为裂缝光纤传感的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了基本参照.
2007(12):1442-1444.
摘要:基于谐波检测原理,研究了一种高灵敏度易于实现的近红外光谱吸收型光纤CH4气体传感器.系统采用分布反馈式(DFB)LD做光源,通过光源调制实现气体浓度的谐波检测,加入参考光路和参考气室,利用2个二次谐波的比值作为系统输出,消除了光源波动和光路干扰的影响,建立了传感器的数学模型,给出了CH4气体测量系统的实验结果,实验表明,该仪器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10-4.
2007(12):1445-1449.
摘要:提出一种新的涡结构识别方法。把折射率场经小波变换后的系数矩阵等效为具有一定纹理结构的图像,计算其共生矩阵及其统计量,以此进行涡结构识别。与小波分解后直接提取特征量的识别方法相比,该方法从空、频角度更加准确全面地表征湍流涡结构模式。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为基于涡结构的光学传输精确建模奠定了基础。
2007(12):1449-1452.
摘要:提出区域差异性测度(DM),它反映一个像素点与它周围像素点的不协调程度,由此判断该点是否为噪声点。优化了DM的2个主要参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DM选点矢量中值滤波(DMNVM),即用DM判断移动窗口中心像素点是否为噪声点,若是利用矢量中值滤波(VMF)处理,否则保持原像素点不变。结果表明,DMNVM滤波性能明显优于现有的VMF、递进开关中值滤波(PSM)、标量中值滤波(SMF)、与标量中值距离最小向量滤波(MMVM)和方向矢量中值滤波(VDF);同近年提出的自适应向量滤波(AVMF)比较,AVMF客观指标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和标准色差(NCD)分别是DMNVM的1.81、2.59和2.17倍,这说明DMNVM的滤波性能有显著提高。
2007(12):1453-1456.
摘要:提出一种在RGB颜色空间分割彩色图像的新方法。针对自然场景下成熟苹果图像,首先通过在RGB颜色模型中寻找灰色分割面来得到最优颜色函数(OCF),将多维空间中的分割问题转化到一维空间,根据目标和背景的不同特点,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获取OCF的方案;然后通过Fisher评价函数找到最佳阈值;最后用数学形态学滤波除去高频噪声。该方法可以完全避免人为干预,而且分割速度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把自然场景中的苹果有效地分割出来。
2007(12):1457-1461.
摘要:采用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识别车牌,RBFNN的算法采用混合结构优化算法,在识别中使用非全字符输入和多层识别器。混合结构优化算法减小了RBFNN的结构,提高了RBFNN的泛化能力;非全字符减少了RBFNN的输入,提高了车牌识别的速度;多层识别器保证了非全字符输入的识别率。将RBFNN的混合结构算法和非全字符输入、多层识别器相结合,在保证识别率的基础上,提高了识别速度。仿真试验表明:相对于全字符输入的车牌识别,本方法在时间复杂度上有很大优势;相对于K-means算法的RBFNN车牌识别,本方法在泛化能力上有一定的优势。
2007(12):1462-1464.
摘要: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地检测物体边界的方法。以CCD为接收器件,采用恰当的光学成像系统和图像处理,基于小波处理技术,对模糊边界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清晰边界轮廓,使边界定位精度达到μm量级。
2007(12):1465-1469.
摘要:为了实现金属标牌刻蚀字符的识别,在分析标牌字符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提取字符图像中的端点,三叉点和四叉点,然后提取三叉点的位置,制作成模板,用于字符的粗分类,进而利用笔画长度等信息进行细分类。为了解决字符断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端点反向生长算法,利用字符的端点进行反向生长,较好地解决了断裂对识别的影响。利用上述结构特征对标牌上的激光刻蚀英文和数字字符进行了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这些结构特征非常适用于该类字符的识别。
2007(12):1470-1473.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YMC与CIEXYZ转换的色彩管理模型。分析了打印图像的呈色原理和误差产生原因,并重新解释Neugebauer方程和Yule-Nielson方程参数,使原本只适用于印刷网点图像的数学模型也适用于非印刷网点图像。以色靶彩色梯尺区的色块为实验对象,分单色、双色和三色修正,逐步推导出YMC与CIEXYZ转换的色彩管理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具有较为满意的色彩管理效果。
2007(12):1482-1485.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理论的图像质量的测量函数,把它作为遗传算法的适应度函数对非完全Beta函数的α和β参数进行自适应动态调节来拟合几种典型的灰度变换曲线,实现了灰度图像的自动对比度增强。选择HSI的颜色模式,实现把灰度图像增强算法拓展到彩色图像的增强。无论灰度还是彩色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使图像的对比度得到改善,而且能很好的保存局部信息,具有较高的自适应性;对于灰度图像,其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的图像增强技术和现有的一些同类增强技术;对于彩色图像,这种方法既得到了清晰的彩色图像,又保护了原有的彩色信息,而且图像像质还强于传统的图像增强技术和Photoshop软件处理的效果。
2007(12):1486-1489.
摘要:研究了基于位交换的图像置乱,提出一种无需迭代计算的置乱方法。将各像素的位分为奇偶2组,在2个位组内分别实行高低位交换;为了降低交换后像素值不变的概率,取另一不相关像素的奇数位组替换当前像素的奇数位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图像置乱,速度优于arnold变换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2007(12):1489-1491.
摘要:为了消除噪声所引起的语音信号的衰落,以自适应滤波器为基础,并综合泄漏最小均方(LMS)算法和变步长LMS算法的优点,提出了适用于激光侦测系统的可变泄漏最小均方(VL-LMS)自适应滤波新算法,对其原理进行了剖析。用实测的带噪语音信号进行了动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克服基于LMS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抑制高斯噪声能力和跟踪性能。
2007(12):1500-1503.
摘要:采用电磁场理论方法研究近场光学成像问题,通过将LippmanrrSehwinger积分方程(LISE)离散化,应用复共轭梯度法与快速傅里叶变换(CCGM-FFT)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值求解。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近场光学成像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电磁场干涉现象,电磁场干涉的程度与样品的尺寸大小及样品间的间距有关,同时对采用P波和S波入射时所得出的样品形貌图像特点给予合理的解释,数值模拟的结果对实验分析具有参考价值。并且,与传统的矩量法(MOM)求解LSIE相比较,采用CCA3M-FFT有效地节约了计算机的内存和CPU的运算时间。
黄维 , 朱拓 , 陈国庆 , 刘畅 , 吕昌贵 , 钱鹰 , 崔一平
2007(12):1504-1507.
摘要:研究了不对称型有机分子[4-(2-{4[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苯基}-乙烯基)-苯基]-二苯胺的多光子吸收及其荧光特性.该分子具有典型的D-π-A型推拉电子结构,三苯胺基团作为给电子基通过苯乙烯共轭链桥接到吸电子基1,3,4-噁二唑基团.在远离线性吸收区的800~1 570 nm波长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分子具有明显的双光子吸收、三光子吸收性质和较强的频率上转换荧光.根据非线性透过率法测得该化合物在800 nm的双光子吸收系数为3.95 cm/GW,在1 255 nm的三光子吸收系数为3×10-5cm3/GW2.
2007(12):1508-1512.
摘要:在Mie散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尾流气泡的光散射特性,并用脉冲激光对尾流模拟气泡幕的后向散射光信号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气泡幕位置、接收发射轴夹角和多次散射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实验发现:气泡幕存在条件下后向散射光信号得到明显增强,且信号的峰值强度随气泡幕位置等参量的变化而改变:当气泡幕位置较近时,多次散射光信号将对接收信号产生明显的作用,是影响接收信号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7(12):1513-1517.
摘要:以包含五阶非线性效应的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为模型,数值研究了饱和非线性光纤中飞秒孤子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五阶非线性效应影响下,飞秒孤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皮秒孤子情况大不相同,其相互作用更为严重,这对光孤子通信系统是非常有害的。数值计算结果发现,同时采用不等振幅和不等位相法,选取合适的振幅比和相对相位可以对飞秒孤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有效的抑制。
2007(12):1518-1521.
摘要:为优化延迟荧光诱导参数,以大豆(Ke FengNo.1)叶片为样品,分析了影响延迟荧光强度的激发光强、激发时间和温度优化过程,并在优化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了延迟荧光强度与相应净光合速率的对比测量。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两者具有极好的线性相关性(R1=0.989)。
2007(12):1522-1527.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