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6).
摘要: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主办 ,福建师范大学激光研究所承办。会议于2 0 0 2年 5月 1 2日到 5月 1 5日在福建师大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 :对国内外“生物医学光子学”前沿发展动态进行调研 ,研讨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和急需开展的工作 ;讨论并归纳出我国在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带有战略性的关键问题 ;撰写调研报告并提出我国“十五”期间的相关资助政策建议。 参加本次会议的正式代表共有 32名 ,会议代表资格为承担过该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取得优秀成果的课题负责人。刘颂豪…
2002(6).
摘要:利用微波激励高纯 O2 观测到了峰值波长分别为 4 5 0 .8nm、5 6 5 .9nm的 2个新谱带。实验研究和动力学过程分析证明 ,这 2个新谱带是 O2 的激发态 O2 (1 +g )和 O2 (1 Δ g)碰撞反应发射的。
2002(6):547-549.
摘要:小功率窄条形半导体激光器注入电流超过阈值后,其P-I特性曲线可能偏离理想的线性区,出现扭折现象,从而会严重影响激光器与光纤的耦合。本文分析讨论了出现扭折现象与器件结构的关系。通过优化激光器纵向结构设计,采用较窄的有源区,在MOCVD结构生长中用碳作P型掺杂,制造出来的未镀膜激光器在100mA注入电流下输出光功率50mW未出现P-I特性的扭折。
2002(6):550-553.
摘要:传统光盘系统是基于普通分立元件组成,不仅大大增加了组装成本及组装复杂性,同时还降低了系统的可靠度。基于平板光学的新型DVD/CD-R兼容集成光盘头系统并对其中的关键器件消色差波片进行了分析。在此系统中,光线沿着Z字型在平板玻璃基底中传播。通过集成的平板合分束器、消色差波片、分色光栅等器件完成双波长光束的合光、偏振态旋转、分光等功能。经测试,此系统对635nm和780nm光束的能量利用率为24.84%和32.06%,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和集成度以及较小的体积和重量。
赵东 , 耿卫东 , 吴春亚 , 陈有素 , 熊绍珍 , 张丽珠
2002(6):554-558.
摘要:根据有机发光二极管 (OL ED)器件的发光特性 ,分析了 OL ED器件实现灰度级显示的机理 ,比较了 OL ED显示屏各种控制电路的问题 ,提出基于子场技术的设计方案。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设计控制电路 ,实现单色 OL ED的灰度级显示。分别对 32 0× 2 4 0和 6 4 0× 4 80的 OL ED屏 ,对实现 16级灰度的设计方案进行仿真 ,得到各个控制信号的时序图 ,并对此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FP-GA设计实现的控制电路 ,能够实现 OL ED所要求的灰度级显示。该控制电路可用于无源或有源选址的OL ED显示。
2002(6):559-562.
摘要:灰度掩模法是一种新的二元光学器件制做方法。研究了并行激光直写高性能灰度掩模的工作原理,对空间光调制器(SML)、精缩投影物镜和二维气浮平台等关键单元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并行激光直写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初步实验结果。
2002(6):563-566.
摘要:以MEH-PPV为发光层的单层聚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器件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真空热处理,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器件在12V电压下工作的阴极表面形貌。与未经处理的器件相比,处理后的器件阴极表面的气泡及黑斑明显减少;器件的最大相对发光强度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启亮电压降低了2.0V;半寿命提高了12.7倍。初步分析表明,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有效地减少了器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焦耳热产生的有害气体,从而减少了阴极表面气泡及黑斑的出现;另一方面,热处理方法也增强了有机发光层与阴极接触界面的结合力,提高电子的注入能力。
2002(6):567-570.
摘要:成功制备了可溶性n型聚合物PPQ掺杂的可溶性p型聚合物PDDOPV的单层发光器件。与具有相同厚度的纯PDDOPV的单层器件相比,起亮电压从4.5V降低到2.6V;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掺杂的单层器件的电流和纯PDDOPV的单层器件在同一个数量级,但亮度和发光效率均高出1个数量级以上。在10V时,掺杂器件与未掺杂器件的电流、亮度和发光效率的比值分别是1.95,30.9和16.0。掺杂器件亮度和发光效率的大幅提高被归因于在PDDOPV中掺杂PPQ降低了少子的注入势垒,提高了少子注入水平。这一结果表明,在可溶性p型聚合物中掺杂可溶性n型聚合物是提高器件性能的有效方法。
2002(6):571-574.
摘要:从简洁的铁电液晶SmC^*相力学模型出发,开发了铁电液晶显示器(FLCD)的Pspice可视化系统;通过引入多种激励源,控制激励信号的幅值、脉宽、占空比和取样参数,对FLCD的驱动阈值、状态翻转、透射率、响应时间和记忆行为进行了实时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已理想地拟合了相关报道的实验结果,并显示出良好的记忆和存储性能。本方法将有助于光电混合集成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
2002(6):575-577.
摘要:研制了高功率Nd:YAG倍频绿光激光器,用类高斯光束分析了腔长对激光功率的影响,采用新型径向调整式光学镜片调整架,优化腔长为390nm,KTP晶体内腔倍频,并设置声光Q开关,获得532nm绿光输出20W。
2002(6):578-580.
摘要:用电化学C-V和I-V特性分析的方法,对Mg掺杂在MOCVD生长AlGaInP发光二极管(LED)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电化学C-V分析,确定了在生长结构中Mg掺杂从有源层到GaP窗口层由高到低的情况;用I-V特性分析的方法对器件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异常的实验结果。同时理论计算得到了同型结(N^ -N,P^ -P)的势垒高度和空间电荷区的宽度,由此得到了在同型结两侧浓度比不同时的差异,极好的解释了异常的I-V测试结果。
2002(6):581-583.
摘要:在KD^*P主动调Q脉冲Nd:YAG激光器中引入了Cr^4 :YAG晶体,利用其可饱和吸收特性消除KD^*P“漏光”引起的自由振荡,解决了激光医疗中自由振荡脉冲对皮肤的灼伤问题,得到了高质量的调Q输出脉冲和较高的输出能量,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2002(6):584-586.
摘要:采用一种间接方法,计算出了DCNP/PEK-c主客掺杂聚合物薄膜在1300nm波长下的折射率;在对其平板光波导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新型单模倒脊型聚合物光波导的设计与制做。结果表明,此种新型光波导具有较好的单模性。
2002(6):587-589.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晶体型波长分插解复用器(Interleaver) 结构,该结构全部采用双折射晶体来实现,具有PMD补偿、PDL低和温漂小等特点,同时具有很小的外观尺寸。加工及装配误差分析表明这种结构的Interleaver完全可以满足ITU-T 100 GHz波长间隔的解复用。
2002(6):593-596.
摘要:从微小内尺度测量角度出发,研究了针孔尺寸、探测器位置、透镜的数值孔径、放大倍率和杂散光等对自聚焦共焦式探测系统轴向分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为提高系统的轴向分辨率,需将有效针孔尺寸控制在≤2.5;探测器需配以精密微调整装置以实现横向精确定位;选用差动共焦光路及大数值孔径和大放大倍率的自聚焦透镜,同时,偏振光路的使用将有效的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2002(6):597-598.
摘要:锗光楔角度的测量无法采用一般光楔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原有的楔形角测量装置进行了改进。与原装置相比,采用了多个微动机构,底座采用了720多齿分度台;绕光轴的转动采用螺旋-杠杆微动机构,以替代原先的摆动杠杆机构,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搜索逼近法完成对楔角的测量。本装置除用于红外光楔的锗晶体测量之外,亦可用作其他光学玻璃的角度测量和分度使用。
2002(6):599-602.
摘要:介绍了一种基于衍射的粒度测试新技术,其反演方法采用Shifrin变换,接受器件采用线性CCD。理论分析和对样品测试表明:该法仅需要很少的预知信息;可测得的直方图分布形式为详细的粒径连续分布;峰值粒径测量精度提高,其相对误差在3%左右。
2002(6):603-605.
摘要:介绍一种有效测量飞秒(fs)脉冲激光的二次谐波光强分布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线阵CCD作为光电传感器,用单行单次的同步触发方式,将一次触发的fs脉冲激光的二次谐波光强分布采集下来。通过测量二次谐波光强空间分布,可以计算fs脉冲激光的脉宽。
2002(6):606-609.
摘要:用波前相因子判断法,将球面波照明物体的自由空间菲涅耳衍射光场分布,与分数傅里叶逆变换的标准频谱分布进行位相比较,提供了球面波照明条件下光学分数傅里叶逆变换的单透镜模式,给出了其光学实现基本单元参量选择的判定法则。计算机模拟了实验证明了结论的可靠与可行。
2002(6):610-613.
摘要:采用线性组合算符和么正变换方法计算了极性晶体中强耦合激子的基态能量、内部激发态能量和激发态能量。结果表明,激子的基态能量、第一内部激发态能量和激发能可表示为耦合常数α和降幂级数,其首项为α的1次项。
2002(6):614-616.
摘要:两能级原子作为量子存储单元,当存储单元置于压缩真空库(人工制备的库)时,利用存储单元约化密度算符非对角元的时间演化,研究单光子过程和工双光子过程中存储单元的消相干特性。在压缩真空库中,可以消除量子存储单元的消相干。
2002(6):617-621.
摘要:利用柯林斯公式和边界有限元方法,将方形球面镜腔的衍射积分方程转化为矩阵方程,并对高斯反射率方形平凹腔的模场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高斯反射率方形平凹腔具有较好的选模性能,可以应用于高功率激光器以获得高质量的激光光束。
2002(6):622-625,631.
摘要:从折射率椭球方程和折射率椭球面出发,讨论光束在双轴晶体中传播及偏振的特性、主平面倍频共线相位匹配(PM)问题,得到了双轴晶体主平面内激光所有可能PM倍频的8种偏振组合及其相应的PM角公式、有效非线性(NL)系数deff的一般表达式。结果表明:得到的公式简单,可大大简化PM参数计算及优化设计;折射率椭球面是单层曲面,比双层的折射率面简单;基于折射率椭球面寻找所有可能PM的类型、偏振组合的方法物理图像简明,易于理解,大大降低了双轴晶体PM问题分析的难度。
2002(6):626-631.
摘要:利用全量子化理论,研究了Kerr介质中耦合二能级双原子与单模光场相互作用的场熵演化规律。结果表明:Kerr介质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都影响着场熵演化的周期性,并使光场与原子的关联程度减弱;初始场强n^-同样影响着场熵演化的周期性,且随着初始场强n^-的增加,光场与原子的关联程度先增强后减弱。
2002(6):632-635.
摘要:为了得到改进型任意倾角斜旋转准光腔(MAQCORAA)中的场的分布,用欧勒角来表示坐标系的变换,并采用积分方法替代矢量代数加法。MAQCORAA中场的分布是高斯形的,其峰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这增加了电子与场相互作用区间的可自由度,得到的MAQCORAA场分布表达式更加简洁,将有利于其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
2002(6):636-638.
摘要:利用微波激励高纯O2观测到了峰值波长分别为450.8nm、565.9nm的2个新谱带。实验研究和动力学过程分析证明,这2个新谱带是O2的激发态O2(1∑g^ )和O2(1Δg)碰撞反应发射的。
2002(6):639-642.
摘要:对药物荧光鼻咽癌定位的光学系统进行理论分析,给出了该系统的光学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光学系统设计包括,激光器出射光束与光纤高效率耦合技术,同光轴非接触两光纤间的光束耦合技术以及获得较好的像清晰度和衬度的技术。
2002(6):643-646.
摘要:利用漫反射光谱所含信息来消除组织对自体荧光散射和吸收的影响,从而提取出组织的固有荧光光谱。利用蒙特卡罗(MC)方法分析组织的荧光失真因数曲线和漫反射光谱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的曲线形状基本相同,并以胃肠正常和癌变组织的漫反射光谱来校正实验获得的自体荧光(LIAF)光谱。最终得到的固有荧光光谱体出了组织的生化信息变化。
2002(6):647-651.
摘要:本文综述了超快激光领域中测量技术的最新发展,特别详细地论述了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测量脉冲位相的2种标准方法;FROG和SPIDER的基本原理、实验构成和性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