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7):659-663.
摘要:本文通过对介电常数ε的计算研究了C60修饰的固体支撑双分子层膜(s-BLM),并与未修饰的s-BLM的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C60修饰的s-BLM的介电常数ε-BLM的介电常数ε=5.1(在光激发条件下达到5.5),远大于未修饰的s-BLM的介电常数(ε=2.4),甚至超过了C60固体的介电常数,地,C60修饰的s-BLM对I^-的检测灵敏度提高约2个数量级。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处于超分子结构的双层有序模型的BLM膜中的C60是一种良好的、具有电荷传输能力和光敏特性的新型传感材料。
2001(7):664-666.
摘要:光折变晶体中光栅的各向异性衍射可用来提高光折变存储器读出信号的信噪比。本文通过极化率张量对LiNbO3晶体中光栅形成和衍射的偏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关重对光栅矢量与晶体光轴共面的情形进行了实验研究。观察到的各向异性衍射读出角度的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相符。
2001(7):667-670.
摘要:本文用Monte Carlo法,研究了电场、温度和带电中心对薄膜电致发光器件中电子输运过程的影响。随着电场的增加以及温度的带电中心浓度的降低,电场对电子的加速效果将更加显著。
2001(7):671-674.
摘要:本文介绍了蚀刻衍射光栅(EDG)的解复用特性,对于光栅几何参数的设计,传统的等距凹面光栅不适用于平面波导,文中详细的讨论了两种无像差点设计方法;一点法和两点法。对于两种方法确定的光栅点,文中用光程误差进行评价,模拟结果显示,两点法确定的光栅结构优于一点法。
2001(7):675-678.
摘要:根据甲烷气体的吸收光谱 ,研究了用 L ED作光源的差分吸收式光纤甲烷气体传感器。选择两个同型号 L ED光源作为差分吸收信号 ,光源驱动器自动实行交替斩波。建立了气体浓度差分吸收的数学模型 ,给出了甲烷气体浓度的测量结果。实验表明该仪器的测量灵敏度达到 2× 10 - 4。
2001(7):683-685.
摘要:本文报道了在低功率Nd:YVO4倍频激光器连续光泵浦下用Z-扫描技术对偶氮液晶聚合物CN2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N2在532nm的激光作用下,不仅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折射率γ(约-10^-4cm^2/w),而且表现出很大的非线性吸收系数β(约40cm/W)。
2001(7):686-689.
摘要:采用反映原子多体相互作用的F-S(Finnis-Sinclair)势模型,通过分子方法研究了不同冷却速率下金属Ag在温度2000K-300K之间的冷却过程,及其结构变化。
2001(7):690-693,696.
摘要:本文提出了基于光纤扰模的气体浓度光纤传感方法。导出在光纤扰模情况下,光纤纤芯-包层-气体介质的能量关系,研制了光纤扰模气体传感器,并进行了光纤气体传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方法是可行的。
2001(7):694-696.
摘要:本文提出测量大型机械零部件孔同轴度的新方法。采用单模光纤尾纤半导体激光器作光源的激光准直系统为测量提供的基准线。同轴度由多个截面的光斑中心坐标值和圆周采样数据按一定的算法计算。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灵活性。该系统可用于大孔同轴度的高精度测量。
2001(7):697-700.
摘要:基于近场数字摄影测量术建立了用于三维测量的工业视觉系统。本文介绍了近场摄影测量原理、测量系统定标、测量实验及结果,提出用最小二乘的广义逆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解决系统的畸变问题。
2001(7):701-702.
摘要:在超音速机载环境条件下,窗口玻璃的特性直接影响到成像质量与探测性能。通过对窗口玻璃的选型、尺寸、安装及密封等问题的研究,确定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案。
2001(7):703-706.
摘要:利用水分在1.94μ波长上对光能量吸收的特点,提出了有彩 近远红外分光图像检测技术对人体汗水分布情况的观测方案。在理论上对这一研究基础作了分析并给出了图像灰度与水分量关系的计算式。对实验系统作了介绍,并通过对试纸内含水量的测试给出了水的光吸收系数的实验估计值。
2001(7):707-711.
摘要:本文在光学层析术(OCT)的数学模型多维Radon变换的基础上,设计基于F-P干涉仪的多方向采样的旋转扫描光学干涉CT仪。分析了OCT问题和重建中5个关键参数对重建精度的影响,以对实验仪器设计和实验方案拟定精度指标提供指导。同时还研究了在对超音速风洞中复杂流场数据严重不完全的情况下的重建,提出了正交窗口小角度范围采样和充分利用先验知识的多信息融合重建方案。
2001(7):712-714,721.
摘要:本文提供跟踪动态目标的补偿方法。它可以避开统计性的估值方法直接从阵列检测器,如多环检测器的波面信息分布设计和处理,定量测出干扰量、清除干扰,恢复发射的波前状态,调整跟踪参数,适用于参考模型自适应系统(MRAS)的设计与应用。
2001(7):715-718.
摘要:本文结合条码技术和像素衍射原理提出复合式空间码的概念和设计方法。这种编码可以在空间通道再现传统条码的全部信息,并具有信息容量大和防伪性好等优点。介绍了两种码制的编码规则并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具体的设计实例。
2001(7):719-721.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字微反射镜器件(DMD)的工作原理和使用DMD的合成体视动态全息图拍摄系统。本系统采用计算机图形输入和处理技术,以在DMD上分别产生的数十幅分立时间序列的物体的不同角度图像制做出有体视效果的动态全息图。
2001(7):722-724.
摘要:本文提出用于制做点阵全息图的优化算法。该算法可以自动优化光刻图案的寻找范围,节省计算机在寻找光刻像素时的运算时间。根据该算法编制的点阵全息图制做系统控制软件能令系统在完成一个像素的光刻后迅速寻找出下一个光刻过程耗时最短像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2001(7):725-727,737.
摘要:本文介绍了激光实时全息法用于双尖牙受力分析的研究。模型试验表明:在双尖牙牙尖部位及牙颈部位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牙尖部位受力较大,牙颈部位次之,折裂大多从两牙尖的正中裂开,折裂方式与临床观察相吻合。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并对牙骨质剥落等问题提出防治的建议。
2001(7):728-731.
摘要: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证实,大角度照明全息图上的破坏性干涉条纹是扩束参考光在全息干版表面产生的等倾干涉条纹。实验结果表明,将参考光设置成平行光或曝光前在全息干版的玻璃面贴黑纸,均能有效消除此类干涉条纹。该技术已应用在全息灯具的制做中。
2001(7):732-734.
摘要:本文根据二元振幅衍射图的衍射原理提出了现点阵全息图的菲涅尔加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再现系统。理论和实验均证明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2001(7):735-737.
摘要:本文介绍了短焦距离平轴全息透镜的特点、成像机制和制做方法。离轴全息透镜是用干涉原理制成的光学元件,它与普通透镜相互补充能完成某些特殊的功能。本文所研制的离轴全息透镜能使正入射的平行光经透镜后短焦距离轴会聚,适应了某些光学系统的特殊需要。
2001(7):738-741.
摘要:对影响重络酸盐明胶(DCG)干版性质、曝光记录及后处理过程中的有关质量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研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2001(7):742-745.
摘要:利用光学系统的维格纳矩阵描述及其因式分解,探讨了光学分数傅里叶变换(FRT)中输入和输出尺度参数的不同物理解释,通过减少维格纳矩阵相应元素的波长依赖性,在一阶近似下,设计了消色莠FRT光学系统。设计结果表明在整个可见光波段具有较低的色散误差。
2001(7):746-750.
摘要:本文基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机理,对激光与组织光热相互作用形成的热源项进行拓宽理解,并分析了激光照射下组织光热性质的关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相互作用传热模型。数值模拟获得的若干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一致,方法为精确预测激光诱发的组织热响应提供有力的工具。
欧琳 , 陈荣 , 林彤 , 曾雅娟 , 肖华山 , 庄伟建 , 蔡来龙
2001(7):751-753.
摘要:本文研究了用 Nd:YAG(10 60 nm)激光辐照花生种子后其 F1 代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和农艺性状变异。研究结果表明 ,在功率密度为 35 .84W/ cm2情况下 ,辐照时间由 3s增至 8s均能诱发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 ,畸变率相应由 0 .16%增至 0 .5 3% ,染色体畸变类型也随之增加 ;8s处理后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中 ,中期提早分离、数目变异、粘连、不均等分裂、多极分裂及核向细胞质突起等在 3s处理中均无出现。根据种子萌发和生长情况 ,35 .84W/ cm2 × 8s处理已达到致死剂量。3s处理组的 F1 植株的主茎高、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和单株果重等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2001(7):754-755.
摘要:提出设计全色光致聚合物体系原则。介绍了对该体系感光性能的要求,采用卤化银-染料光引发系做为光聚合反应的高效引发体系,使用涂布法制作厚膜版。实验表明,该版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衍射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全色光致聚合物材料。
2001(7):758-761.
摘要:光纤光栅振动传感是光纤光栅的重要应用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光纤光栅传感的一般原理,接下来综述了5种常用的振动传感的解调方法及原理,并分别给出了其典型的实验装置结构图,分析了其特点和性能(尤其是测量精度),为基于光纤光栅的振动传感装置的解调部分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2001(7):762-764.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GaAs材料上制做衍射光学元件(DOE)的现状和发展,分析了该领域近期的研究热点及重要成果,其中,着重对刻蚀技术进行了讨论。
2001(7):765-768.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物芯片的制作原理及杂交信号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生物芯片的制作工艺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采用在芯片点阵上直接合成寡核苷酸的方法;另一类是用点阵或喷墨打印法将纳升级的微量DNA溶液直接以阵列形式点放并固化在芯片载体上,生物芯片主要通过杂交信号进行检测。对于荧光标记的杂交信号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激光荧光扫描显微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带有CCD相机的荧光显微镜、光纤生物传感器等。对于生物素标记的杂交信号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化学发光法、光激发磷光物质存储屏法。DNA基因芯片在生物医学中有着重大的应用前景。